首页汽车新闻详情

精准量化评估供应商风险,让汽车供应链风险管理有“数”可依

来源网络2021-03-28 20:24:08 7888

  当下,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关注与重视已上升到国家层面。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就汽车产业而言,纵向延伸长、跨界融合面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是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备基础。无论是从去年以来持续蔓延的“芯荒”危机,还是在关键技术领域存在的“卡脖子”难题,都暴露出我国汽车产业链整体布局高端不足、低端过剩,产业链上下游存在诸多亟待弥补的短板和断点等严峻问题。

 

  为化解产业链风险、破解制约产业链优化升级中的一系列难题,去年年底,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数据”)基于《汽车行业供应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下简称“《风险评估体系》”)发布了《汽车行业供应商风险评估研究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力图以数据为支撑,通过精准识别和量化评估供应商风险,有效提升产业链安全系数。

 

  六大维度评估供应商风险 为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事实上,对供应商风险的管理是一个根据整个汽车产业发展变化与转型升级而持续调整、循序渐进的过程。换言之,随着汽车产业的加速转型,对汽车供应商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环保低碳以及灵活度和韧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客观地评估供应商的综合能力,更全面地识别和划分供应商风险级别,不仅是供应商自身和整车企业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必备的技能,更是整个汽车产业降低供应链风险、化解供应链危机的关键。

  “《汽车行业供应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就是通过六大维度对供应商进行量化评估,为整车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中汽数据生态业务部部长徐树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风险评估体系》研究的六大维度涵盖企业经营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及保障情况、研发生产能力、环境保护体系及保障情况、法律合规风险、服务质量,通过数据梳理和综合分析,对供应商风险做出客观评估和评价。”

  据了解,去年年底基于《风险评估体系》,中汽数据聚焦国内100余家主流上市零部件企业,重点从动力系统、新能源、底盘部件等汽车零部件7大领域挑选出40家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及评估对象,根据企业公开年报、国家相关公开网站以及汽车行业专有数据平台搜集整理行业供应商风险数据,计算供应商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指数,并发布了《报告》,根据评估结果对优秀供应商将授予星级安全优质供应商称号,为整车企业开展供应链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中汽数据发布《报告》的初衷是,依据《风险评估体系》对供应商企业的重点指标和信息进行科学量化分析,从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特点出发,创新性建立供应商风险等级评估模型,为打造以‘链主’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相配套的共生共赢产业生态提供切实保障。”徐树杰说。

   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偏高 警惕环保及法律合规风险

  采访中,中汽数据副总工程师赵冬昶表示,尽管我国已连续12年蝉联全球新车产销第一,但从产业链层面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第一,零部件配套比例仍然较低,常年以来零整市场规模比例仅为1:1,而汽车产业发达国家零整比一般在1.7:1左右;第二,零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在20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中,中国企业上榜仅7家,远低于美国、德国、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第三,我国零部件企业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竞争力主要集中体现在车身内外饰件、冲压零部件等领域;第四,关键技术领域依然依赖进口。有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汽车整车生产装备70%以上来自进口,发动机、变速器装备80%左右依赖进口,汽车研发、试验、检测等仪器设备90%依赖进口,特种功能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与精密控制、精密制造、精准测量等密切相关的工业材料、控制系统、专用制造装备等领域是汽车产业链上游的主要短板。”赵冬昶说。

  《报告》显示,相当部分的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2020年的经营压力较大。在本次《报告》锁定的40家评估企业中,有40%的企业在2020年度为负增长,利润低位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在质量管理体系及保障方面,有90%企业当前具备有效的VDA6.3或IATF16949或ISO9001等相关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但在二级供应商群体中,具有质量体系认证的平均比例仅为59%,表明一级供应商也亟需加强对其二级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与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的评估结果显示,目前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在核心技术研发层面的对外依存度依然偏高,这也是出现断供、缺芯问题的关键。在作为本次《报告》评估对象的40家上市企业中,研发生产能力重点考察企业研发投入与自主创新情况,包括研发人员投入、发明专利、研发资金投入、研发资金投入增长率、技术能力、对外依存度6项二级指标。据了解,此次纳入研究范围的40家上市企业,研发费用占经营产值的平均比例为4.87%,低于德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6%~8%。不过,尽管研发费用整体投入偏低,但经梳理,行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率平均为12%,65%的企业在整体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研发经费依然保持增长,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作为行业关注的对外依存度,《报告》对40家企业的二级供应商国别进行了梳理,其中单家企业在中国境内的二级供应商比例最高100%,最低70%,平均为94%。单从企业数据看,中国境内自主供应商占比可观,但极少数关键零部件,如芯片、高精度滚珠等仍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

  在环保方面,《报告》显示,相比于90%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而言,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通过率仅为83%,这说明供应商在环境保护方面意识仍有欠缺。同时,高达25%的企业近3年有相应环境监管负面记录。在单家企业二级供应商群体中,具有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平均比例为57%,与质量体系59%的比例相当,说明针对二级供应商群体,亟需加强正向引导及管理。

  同样,在法律合规风险方面,《报告》显示,在本次调研范围内的企业中,有27%的企业存在股东高管在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件、违反证券法律法规、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等问题,22%的企业3年内有行政处罚记录。这意味着,在法律合规风险方面,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值得警惕。

   客观评估产业链安全 有效化解供应链风险

  化解和降低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卡脖子”、“掉链子”风险,已成为未来整个汽车产业集中攻克的重点难点工程。从某种角度看,供应链风险管理能力的强弱,将决定整车企业的成败。客观评估产业链安全,有效化解供应链风险,全面提升供应链风险管理能力,也将成为整车企业参与未来竞争的必备素质。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采购部部长张文表示,作为整车企业,通过识别产业链安全要素及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来推进智能制造提升柔性,构建行业共赢生态资源网络,助力关键零部件国产化,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置身于变局之中的中国汽车产业,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都亟需合力塑造供应链之‘柔’,提高灵活性及敏捷性;锻造供应链之‘刚’,提升抗风险的坚韧性,共同打造‘刚柔并济’的供应链。”张文说。

  张文坦言,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但在汽车安全、节能、环保有关的电子控制技术关键零部件方面,仍然受跨国公司的垄断,制约着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另外,各环节对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概念认知不足,很难从供应链视角全面看问题,大多着眼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形成不了合力,很难挖掘供应链体系的竞争潜力。供应商之间的管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任何一家出现管理不善,都会波及整个供应链,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产业链中的“传统主角”,整车企业如何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坦然面对未来竞争,成为一道必答题。对此,张文认为,供应链运作必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这包括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与供应商交互的信息化,实现内外部交互管理、运营协同,提升可视度、合规性、效率效益、满意度;同时提升大数据分析的能力,便于快速识别及决策,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与核心一级供应商积极利用数字化工具,主动介入上游风险管理,提升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专业性。“基于《风险评估体系》建立的独具特色的供应商风险等级评估模型,为整车企业为主导,打造安全、可控、共赢、可持续的供应链提供了专业支撑和保障。使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有标可依、有据可考、有章可循。”他说。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刷新 快审榜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

发表评论

  • * 评论内容:
  •  

精彩评论

  • 无任何评论信息!
提交站点
提交文章
提交小程序
提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