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上牌数据是汽车市场消费情况的真实反映。获取上牌数据在发达国家不是问题,但在中国却是个老大难问题。近30年来,虽然汽车行业呼吁不断,迄今仍不能如愿,但又奈何不得。就在大家不再抱什么希望的时候,公安部决定要公布上牌数据了。
3月24日,公安部发布《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以下简称“新版道交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法条由原来的124条增加到162条,内容增改幅度之大可以说是空前的。对于汽车行业来说,除了有关智能网联汽车的条款之外,新版道交法还有一个令人喜出望外的亮点,其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共享机动车生产、销售、登记、检验、保险等信息。”其中的“登记”应该指的就是车辆上牌数据。至于生产和销售数据,行业里既有涉及所有车种的“中汽协数据”,又有只涉及乘用车的“乘联会数据”,期间还一度出现过“中汽中心的合格证数据”。中汽协和乘联会的数据是车企报上来的,水分较大,准确度欠佳。多年来,有些车企为在市场上造势而在数据中“掺水”,不时因为水份过大而闹出笑话。当然,也确实有些企业尝到了“掺水”的甜头。
没有上牌数据,就会影响车企对市场的准确认知;判断不准,就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时间越长,浪费量越大。消费者也会受到误导,让撒谎的企业占了便宜。一旦公安部定期公开上牌数据,市场真相大白于天下,销量数据“掺水”的做法将成为历史,必将有力地推进市场大浪淘沙的进程,促进汽车行业提高集中度,加快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公开上牌数据利国利民,好处这么多,为何公安部迟迟不愿公开呢?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规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信息,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信息,有关政府部门都应该公开发布。由此可见,公开发布汽车上牌数据是公安部的一项义务和责任。基于此,在2008年和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汽车行业的两位人大代表相继提出了公开汽车上牌数据的议案。然而,大家等来的答复却是“信息系统技术还不够成熟”、“数据涉及公民隐私,需要进行专项法律讨论”两句拖延之辞。这一拖就是14年。从2009年开始,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而且需求特征之驳杂、各个细分市场竞争企业之多,也居世界第一,可中国的车企连自家卖出的汽车上牌数据都无从得知,这真是件无奈的事情。
要想得知上牌数据,需掏钱买。早在10多年前,就有媒体披露过公安系统企业无锡华通智能交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买卖汽车产销数据的事儿。也有人说后来是无锡华通北京公司在做这件事儿。不管怎样,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因而“华通数据”的价码奇高。据说,一款车型一年上牌数据的售价高达40万元左右;购买华通数据时,车企要签保密协议;为了防止车企互通有无,华通公司会特意修改数据的个位数,以此作为追责的记号。据说,华通数据的车型信息很全面,不仅可以具体到某家车企某款车型在某个区域的上牌量,还可以具体到车型颜色和发动机型号,乃至某家专卖店的销量信息和车主信息。要的越详细,价格越高。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公安部当年的答复之辞了。
上牌数据要公布了,这个好消息虽然来得有点晚,但笔者还是要为公安部执政为民、简政放权、便民利民的创新之举点个大大的赞。可能有人会担心:新版道交法的第二十二条会不会在确定稿中被删除呢?笔者觉得可能性不大。那么,新版道交法会在什么时候实施呢?笔者估计最晚在明年年初,因为仅以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行驶非常急迫、有利于促进新经济快速成长这一点来看,新版道交法的实施就不会拖延下去。笔者倒有个担心:因有利益驱动,华通的数据非常详细,一旦开始无偿公开上牌数据,数据包对于车企来说会不会一下子就成了鸡肋呢?要是那样,华通数据恐怕还会存在,而中汽协数据和乘联会数据也就不会那么尴尬了。
新版道交法征集意见的截止日期是4月23日,你有何建议,还请尽快提报。秦淑文 《 中国汽车报 》(2021-04-19 003 版)